【仗义多是屠狗辈整首诗】“仗义多是屠狗辈”是一句广为流传的俗语,出自明代诗人吴伟业的《临江仙·赠别》。原诗如下:
> 仗义多是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 莫道英雄皆寂寞,人间重晚晴。
这句诗通过对比“仗义”的人与“负心”的人,揭示了社会中一种普遍的现象:那些行侠仗义、重情重义的人,往往出身卑微,甚至从事着被人看不起的职业(如“屠狗”),而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看似正统的“读书人”,却常常背信弃义、忘恩负义。
“仗义多是屠狗辈”这一说法,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一种观察和反思。它表达了对底层民众中正义行为的认可,同时也对知识分子的道德缺失提出批评。这种观点虽然带有一定偏见,但确实触及了现实中的某些真实情况。在古代,士人阶层被视为道德楷模,但现实中并非所有人都能坚守本心;而草根阶层虽无显赫身份,却常有真情实意。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明代吴伟业《临江仙·赠别》 |
原文 | 仗义多是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莫道英雄皆寂寞,人间重晚晴。 |
作者 | 吴伟业(明末清初著名诗人) |
主题 | 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反思 |
意象 | “屠狗辈”象征底层百姓,“读书人”代表士人阶层 |
用意 | 揭示社会中“仗义”与“负心”的对立,强调道德与身份的反差 |
现实意义 | 引发人们对道德、身份与行为之间关系的思考 |
文化影响 | 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警句,反映传统价值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
此句虽为古语,但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评价他人时,不应仅凭身份或地位,而应更关注其行为与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