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严选问答 >

九出十三归是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九出十三归是什么意思,求解答求解答,第三遍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5 12:30:47

九出十三归是什么意思】“九出十三归”是中国传统民间借贷中的一种利率计算方式,常见于明清时期及民国时期的民间金融活动中。它是一种高利贷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的利息率,常被用于短期借款或资金周转。下面将对“九出十三归”的含义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加以说明。

一、什么是“九出十三归”?

“九出十三归”是古代民间借贷中的一种高利贷术语,具体指借款人向放贷人借入一定金额的本金后,在约定的期限内需偿还的金额为本金的130%,即每借100元,到期需还130元。因此,“九出”指的是借款人实际得到的本金是90元(扣除利息后的金额),而“十三归”则是指到期需要偿还130元。

这种利率方式实际上相当于年利率高达33.3%(按一年计算),在现代社会属于非法高利贷范畴。

二、“九出十三归”详解

项目 内容说明
名称 九出十三归
含义 借款人借得90元,到期需偿还130元
利息率 实际年利率约为33.3%(按一年计算)
适用范围 明清至民国时期的民间借贷
特点 高利贷、利息极高、多用于短期借款
现代意义 属于非法高利贷,受法律限制

三、历史背景与影响

“九出十三归”最早出现在明清时期的民间借贷市场中,由于当时金融体系不完善,银行和正规金融机构较少,普通百姓往往只能依赖私人借贷来解决资金问题。在这种背景下,高利贷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融资手段。

然而,由于其利率过高,许多借款人因无法偿还债务而陷入更深的贫困,甚至导致家庭破裂、流离失所等问题。因此,历史上不少朝代都曾试图限制或禁止这种高利贷行为。

四、现代视角下的“九出十三归”

在今天的法律框架下,任何形式的高利贷都是违法的。根据中国《民法典》和相关法律法规,民间借贷的利率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上限(目前为LPR的四倍)。因此,“九出十三归”这样的高利贷方式在现代已不再合法,也不被社会接受。

五、总结

“九出十三归”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高利贷方式,虽然在古代曾广泛存在,但因其极高的利息率和对借款人的剥削性,早已被现代法律和社会道德所摒弃。如今,我们应倡导合法、透明、合理的借贷方式,避免陷入高利贷陷阱。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借贷制度或现代借贷法规,可继续查阅相关资料。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