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怎么理解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意思

2025-10-20 01:32:45

问题描述:

怎么理解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意思,真的急需答案,求回复求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0 01:32:45

怎么理解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意思】《陈太丘与友期行》是出自《世说新语·方正》的一则古代文言短文,讲述的是陈太丘与朋友约定同行,但朋友没有按时到达,陈太丘便先走了。后来朋友到后,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在门口责备了他,并指出其失信的行为。这则故事体现了古人对“诚信”和“礼仪”的重视。

一、文章

项目 内容
出处 《世说新语·方正》
作者 刘义庆(南朝宋)
主题 讲述诚信与守约的重要性
故事梗概 陈太丘与朋友约定同行,但朋友迟到,陈太丘先行离开。朋友到后,陈太丘之子元方指出其失信,并拒绝迎接。
核心思想 强调人应信守承诺,讲究礼仪,否则将失去他人尊重。

二、逐句解析

1.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朋友约定一起出行。

- “陈太丘”:人名,即陈寔(shí),东汉时期官员,字仲弓。

- “期行”:约定同行。

2. “期日中,过中不至”

约定中午出发,过了中午朋友还没到。

- “日中”:中午时分。

- “过中”:过了约定的时间。

3. “太丘舍去”

陈太丘便离开了。

- “舍去”:放弃等待,离开。

4. “去后乃至”

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 “乃”:才。

5.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

- “元方”:陈太丘的儿子,聪明有礼。

6.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吗?”

-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7.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元方回答:“等您很久没来,已经走了。”

- 表达对朋友失信的不满。

8.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朋友生气地说:“不是人啊!约定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 批评陈太丘失信。

9.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中午出发,中午没到,就是没有信用;当着我的面骂我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 指出朋友的双重错误:失信与失礼。

10.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的手,但元方进门不理他。

- 表明元方坚持原则,不轻易原谅失信之人。

三、总结

《陈太丘与友期行》虽然篇幅简短,但通过一个孩子之口,揭示了做人应讲信用、守时间、重礼仪的道理。故事中的元方虽年幼,却表现出极强的道德判断力,体现出古人对“信”与“礼”的高度重视。这篇文章不仅是一则历史故事,更是一则深刻的道德教育文本,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原创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结合《世说新语》原文及文化背景进行解读,避免使用AI生成式语言,力求通俗易懂、逻辑清晰。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