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口同声是什么意思】“异口同声”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不同的嘴巴说出相同的话”,用来形容很多人同时说出同样的话,表示大家意见一致、看法相同。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集体讨论、发言或表态时的统一性。
一、成语解释
| 词语 | 异口同声 |
| 拼音 | yì kǒu tóng shēng |
| 含义 | 不同的人说出相同的话,形容大家意见一致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天下之人,异口同声。” |
| 用法 | 作谓语、状语;多用于口语或书面语中 |
| 近义词 | 众口一词、异口同音、如出一辙 |
| 反义词 | 莫衷一是、各执一词、众说纷纭 |
二、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集体讨论 | 在会议上,大家都异口同声地支持这个方案。 |
| 学生回答 | 老师提问后,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给出了正确答案。 |
| 媒体评论 | 许多媒体异口同声地批评了这次政策调整。 |
| 群众反应 | 群众对政府的举措异口同声表示赞同。 |
三、常见误用提示
1. 混淆“异口同声”与“异口同音”
“异口同音”通常指声音相同,而“异口同声”强调的是语言内容一致,不是声音。
2. 不适用于单人情况
成语强调“多人”,若只有一人说话,不能用“异口同声”。
3. 避免过度使用
若频繁使用,可能显得语言重复或缺乏变化。
四、总结
“异口同声”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表达多人意见一致的情况。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合理使用该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但要注意其适用范围和常见误用点,以确保表达准确、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