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口同声的意思是】“异口同声”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多人在某种情况下说出相同的话,表达一致的观点或意见。这个成语看似矛盾,因为“异”表示不同,“同”表示相同,但正是这种反差,使得该成语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
一、成语解析
出处: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天下之言,非一人之言也,而异口同声。”
字面意思:不同的嘴巴说出同样的话。
引申义:形容许多人不约而同地发表相同的意见或看法,强调一致性与共鸣。
二、用法与语境
|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说明 |
| 表达观点一致 | “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异口同声。” | 表示多数人意见一致。 |
| 描述集体行为 |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着‘加油’。” | 强调群体行为的统一性。 |
| 形容反应一致 | “面对质疑,他和队友异口同声地否认。” | 表示共同的态度或立场。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成语/词语 | 说明 |
| 近义词 | 众口一词、异口同音、如出一辙 | 都表示意见或声音的一致性。 |
| 反义词 | 各抒己见、各执一词、意见分歧 | 表示观点不一致或争论不休。 |
四、使用注意事项
1. 适用对象:多用于描述多人的言行一致,不适合用于单个人。
2. 语气色彩:中性偏褒义,常用于正面情境,如团队协作、群众支持等。
3. 避免误用:不要用于描述同一人重复说话的情况,否则容易产生歧义。
五、总结
“异口同声”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通过“异”与“同”的对比,突出人们在思想或行为上的高度一致。它常用于描述集体行为、观点一致或情绪共鸣的场景,是中文表达中非常有表现力的一个词汇。
| 适用场景 | 团队合作、群众反应、统一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