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区等级是如何划分的】飞行区是机场中用于飞机起降、滑行和停放的区域,其等级划分直接影响到机场的运行能力和可服务的机型。飞行区等级主要依据飞机的翼展和主起落架外侧间距两个关键指标进行划分,目的是确保飞机在机场内的安全运行和高效作业。
飞行区等级共分为六个级别,从低到高依次为:1级、2级、3级、4级、5级和6级。等级越高,表示机场能够服务的飞机越大,对跑道、滑行道和停机坪等设施的要求也越高。
以下是飞行区等级的具体划分标准:
| 等级 | 翼展(米) | 主起落架外侧间距(米) | 适用机型示例 |
| 1级 | ≤15 | ≤4.5 | 轻型小型飞机 |
| 2级 | 15~25 | 4.5~8 | 中型客机 |
| 3级 | 25~35 | 8~14 | 大型客机 |
| 4级 | 35~45 | 14~18 | 宽体客机 |
| 5级 | 45~55 | 18~27 | 超大型客机 |
| 6级 | >55 | >27 | 特大型客机 |
不同等级的飞行区对跑道长度、宽度、道面强度以及滑行道和停机坪的设计都有严格要求。例如,5级和6级飞行区通常需要更长的跑道以适应大型飞机的起降需求,并且跑道和滑行道的结构必须具备更高的承载能力。
此外,飞行区等级还影响机场的运营规模和服务能力。高等级飞行区可以支持更多种类的飞机起降,从而提升机场的国际竞争力和航班密度。
总之,飞行区等级的划分是机场规划和建设的重要依据,合理的等级设置有助于保障飞行安全,提高机场运行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