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裂阶段,由魏、蜀、吴三国鼎立。随着三国的结束,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由一个强大的政权所统一,开启了新的王朝纪元。
三国之后,真正实现全国统一的是西晋。西晋是由司马氏建立的,其奠基人是司马懿。司马懿原为曹魏的重要将领,在魏明帝时期逐渐掌握实权。魏帝曹芳即位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成功夺权,成为曹魏的实际掌权者。此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继续掌控朝政,最终由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取代曹魏,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西晋的建立标志着三国时代的正式终结,也意味着中国再次走向统一。然而,西晋虽然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但其统治并不稳固。由于宗室争权、外族入侵以及社会矛盾加剧,西晋在短短三十多年后便陷入“八王之乱”,国力大衰,最终被北方游牧民族所灭,中国再度陷入分裂,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因此,可以说,三国之后,是由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王朝。虽然西晋的统治时间不长,但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为后来的南北朝乃至隋唐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总结来说,三国之后,是司马炎建立的西晋王朝,它结束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三国纷争,使中国重新归于一统,尽管这种统一并未持续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