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常见小动物在冬天的生存方式,知道它们是如何适应寒冷环境的。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操作,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爱护动物、关心自然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小动物过冬的图片或视频)
- 小动物头饰(如兔子、松鼠、青蛙、燕子等)
- 操作材料:纸箱、棉花、树叶、树枝等
- 教学挂图或绘本《小动物过冬》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5分钟)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天气变得越来越冷了,我们穿上了厚厚的棉衣,那小动物们是怎么过冬的呢?”
引导幼儿自由发言,激发兴趣。
2. 观察与讨论(10分钟)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小动物在冬天的生活状态。
教师边展示边讲解:
- 兔子:冬天会换上厚实的毛,躲在洞里,吃干草和树叶。
- 松鼠:秋天会储存食物,冬天住在树洞或地洞里。
- 青蛙:会钻进泥土里冬眠,不吃不喝。
- 燕子:飞到南方去过冬,等到春天再回来。
组织幼儿分组讨论:“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的过冬方式?为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动手操作(15分钟)
教师出示材料,引导幼儿用纸箱、棉花、树枝等制作“小动物的家”,并贴上相应的动物头饰。
例如:
- 用纸箱做小兔子的洞穴,里面放棉花当被子;
- 用树枝搭成松鼠的树洞,放上树叶当食物。
幼儿分组合作完成作品,并轮流介绍自己的作品。
4. 游戏互动(10分钟)
开展“小动物过冬”角色扮演游戏。
请幼儿戴上头饰,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和行为,如:
- 兔子跳着找食物;
- 松鼠收集果子;
- 青蛙蹲下不动;
- 燕子飞来飞去。
教师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加深对动物过冬方式的理解。
5. 总结延伸(5分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小动物们不同的过冬方式,有的躲起来、有的储存食物、有的飞走、有的冬眠……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办法来度过寒冷的冬天。”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更多关于小动物过冬的知识,下次可以分享给大家。
四、活动延伸:
- 在班级设置“小动物过冬”主题墙,展示幼儿的作品和相关资料;
- 开展“我是小动物”的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及其过冬方式;
- 鼓励幼儿关注身边的动植物,培养环保意识。
五、活动反思:
本活动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和互动形式,帮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小动物过冬的知识。活动中注重幼儿的参与感和表达机会,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后续可结合季节变化,继续开展相关的科学探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