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写于作者身处异乡之时,表达了对远方友人深切的思念之情。首句“君问归期未有期”直抒胸臆,回答了友人询问何时能归家的问题,但遗憾的是,归期尚无定数。这种不确定性让诗人内心充满惆怅。
第二句“巴山夜雨涨秋池”,通过描绘巴山地区的夜雨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秋雨连绵,池水上涨,这样的环境更增添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第三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憧憬。想象着有一天能够与友人相聚,在西窗之下一起剪烛夜谈,共享温馨时光。这不仅是对未来的期待,也是对友情的一种美好祝愿。
最后一句“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是对过去经历的一种回忆。当两人再次相见时,一定会谈起这些在巴山夜雨中的孤寂时刻。这种回望既是对过往的总结,也是对友谊的升华。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盼,展现了诗人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世界。它不仅仅是一首关于友情的作品,更蕴含着人类普遍存在的离别与团聚的主题,因此能够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