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落后可能会是优势」小国打造伟大公司就靠这九个方向

导读 今天世界数位公司的总市值:1 2兆美金(如果算苹果则是1 8兆),大陆6000亿,其它国家地区加起来只有3000亿,所以中美之外,别的国家还

今天世界数位公司的总市值:1.2兆美金(如果算苹果则是1.8兆),大陆6000亿,其它国家地区加起来只有3000亿,所以中美之外,别的国家还有机会吗?我认为机会一定存在,但是首先要认知小国的劣势,要愿意用更多努力和行动来弥补,然后在下面九个方向中挑定目标,动用资源执行(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才会有希望。比如说:英国挑了124789;韩国挑了126789;芬兰挑了1289;新加坡挑了145678;以色列挑了1246789。而这些国家的创业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这九个方向分别为:

Photo Credit: 李开复

1. 开发国际市场

要成就一个伟大的公司,一定要做国际市场。

因为数位时代的公司,发展飞速,例如小米5年卖出6000万台手机,Uber 5年达到100亿美金营收,都是因为走向全球市场,迅速用市佔率换取巨大融资和收入,再投入公司发展。

在传统社会,还有「慢经营」的选择,但是今天一个「本土小市场」的Google是无法和「全球市场」的Google竞争的。所以,和作为大本土市场,有相当的优势,因为从那里起步再国际化是最好的组合。那小国家也能做好国际市场吗?其实,这是有成功案例的。

比如说:韩国、以色列、英国与芬兰等小国的成功创业,一开始就瞄準全球市场,把公司搬到目标市场去。看看韩国Naver是怎么推广Line的,看看芬兰Supercell是怎么推广部落战争的。只有到了目标市场,才能真的了解用户需求。融资也应该在目标市场去做。最好的目标市场?或大陆,也许未来东南亚。

2. 选对公司方向

很多领域不适合跨语言跨文化创业。历史告诉我们最适合的是娱乐类(游戏、游戏、娱乐、新媒体内容等)和科技类的(核心科技)。最不适合的则是需要和本土传统企业强接轨的。

3. 落后有可能成为优势

如果在某个领域,你的国家很先进或者有很强(甚至可影响政策)的垄断者,那这个领域很难创新。但是,如果你的国家很落后,反而可能有leap frog的机会。比如说银行和信用卡很强大方便,而非洲最落后,但是在行动支付,肯亚反而超过了。计程车做的最差的国家(例如的贵,菲律宾的劣质),则是Uber发展最好的地方。以前室内电话很发达,所以行动电话的起步反而不如亚洲(尤其大陆)。

4. 政府的鬆绑

吸引投资者创业者的法律法规当然是正面的,但是这里我想谈的是对特殊管制领域的刻意鬆绑。

陈旧的法律是阻碍新经济发展的障碍,比如说Youtube、Facebook、Uber都因为旧法律被禁止、需要应付官司甚至CEO被起诉到判刑,碰到巨大的阻碍。如果一个国家愿意在某个领域鬆绑,一定能够吸引到很好的国际创业家,也能让该国在该这领域发展超前。当然这么做可能会激怒既得利益者,所以在某领域落后而没有强大传统企业势力的国家,或者有魄力不怕压力的政务官领导下,才可能发生。

比如说:让共享经济(人人能做司机、民宿、私家餐馆)更容易启动,允许比特币成为合法货币,或者胚胎干细胞研究(只是举例,并不代表我支持每个例子)。

5. 吸引全球的顶级创业家

小国的顶尖创业者一定比大国少,所以精明的小国(如新加坡)就鬆绑签证,并提供很好的创业配套投资政策(最优惠的TIS由政府提供七分之六的资金,如果两年内失败算政府的,如果成功可由投资者或创业者基本原价收购)。德国甚至提出只要初创公司因为签证不能留在,就可提供奖励到德国创业。

这方面有人会担心移民潮涌入,其实这担心是多余的,因为这只是针对创新创业人才的,而这类人才来到本地创业后,反而会提供更多本地就业培训机会。新加坡和德国的移民政策是面对全世界的,当然也可以更专注在从硅谷吸引华人回归。

6. 发展自己真正的优势

新加坡的优势在于创投人才济济,北欧的优势在于游戏开发,以色列的优势在于国防技术,的优势在于ICT领域。要发展伟大的公司,造成经济效应,必须是精英式的、有倾向性的、扬长而非避短的。

但是若要这么做,不能自满,必须了解并补足自己不足之处。比如说硬体晶片製造虽有优势,但是没有足够的新经济人才,对新的趋势(例如:行动、社群、大数据)的理解不足,所以要想办法引进或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才能真的扩大自己的优势。

7. 打造良性生态圈

辅助优质创业公司是必要的,但是必须同时扶持投资公司,因为政府不可能成为唯一的或最大的投资方,而且政府补助太多或投资太多,反而抢了投资公司的生意。更好的做法是政府应该寻找优质而又与时俱进的投资人,补助他们来投资初创公司,这样才能两者俱进,成为真正的生态圈。

在新经济时代,最值得扶持的投资人是年轻有创业经验的人,而不是「老牌」的财务投资人。

8. 创造群聚,鼓励创业者合作扶持

在一个比较小确幸而且重视稳定的社会,少数的创业者不容易得到彼此的帮助、扶持,也难找到知己,得到共鸣。而且,很多伟大的创业,都是「偶遇」开启的,所以让这些少数的创业者能每天见到更多更像自己的人,打造一个物理上的小硅谷,是有价值的。

这方面英国、新加坡、韩国都做的很好,值得学习。这里我用「物理的小硅谷」。国发会的Headstart也是往这个方向努力。当然,这些人群聚了,并不能保证一个硅谷的塑造,这样的物理群聚,是一个nice to have, perhaps necessary, but definitely not sufficient的条件,不过肯定还是正面的措施。

9. 让社会对创业者更友善

很多亚洲国家对失败是鄙视的或认为是羞愧的,而在硅谷失败被认为是最宝贵的经验。一个pro-entrepreneur的社会应该是允许创业失败并且高度尊重创业失败者。

另外,太重视稳定、父母管太多、小确幸心态都是打造伟大创业公司的障碍。最好的方法不是去告诉这些人他们错了,而是要有很好的楷模),让年轻人自主去学习。等这些年轻人年纪大了,这些问题就解决了。毕竟,改变社会风气需要一两代人才能发生。

有兴趣和我交流的网友,请到我的Facebook page

Photo Credit: JD Hancock @ Flickr CC BY 2.0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