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农业」不仅要将农业拥抱科技更要将科技人才带进农业

导读 想到农业,你会想到什么?是不是拿着锄头开着铁牛车,感觉很「Local」,和都市里端着笔电赶会议的形象大相径庭?一般人都认为「农业」

想到农业,你会想到什么?是不是拿着锄头开着铁牛车,感觉很「Local」,和都市里端着笔电赶会议的形象大相径庭?一般人都认为「农业」就等于「落后」,但你可能不知道,「科技」结合「农业」可是现在最夯的事。而且,可以很云端,很AI。

「现代科技农夫」用云端让务农变得精準又轻鬆

「科技农业」在国外其实行之有年。简单说就是透过感测器或摄影机,记录作物生长的种种数据,并利用云端与数据分析,提供警讯或建议,甚至透过自动机械精準执行动作。

例如的农业巨擘NatureSweet,就靠以色列数位农业科技公司Prospera的摄影镜头,在遍布与墨西哥的六座番茄农场主动侦测判断虫害与收成状况,让农民不必再亲自进行旷日废时的监测工作,节省劳力的同时提高产量。

而微软在就结合自家的AI、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卫星影像与分析技术,为当地的小型农户建立一套「农耕顾问系统」,由语音助理Cortana主动发送简讯,给农人提高收成的建议。在同样偏向小农经济的,为了因应农村人力短缺,近年来开始大量运用机器人进行幼苗移植或喷洒农药等工作。

影片说明:微软和农业研究机构ICRISAT将AI和机器学习结合当地农业

的科技农业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因为拥有科技製造业的优势,现在也开始快速发展。例如前行政院院长张善政退休之后,不仅在花莲展开了农耕生活,更将空拍机、电脑视觉软体等技术导入当地农业,协助农友进行数位化清点与分类等劳力密集的工作。

长期致力于永续农业的元沛农坊创办人许又仁,也不断强调农业与科技的相辅相成,譬如身为一个科技创新国,同时也是非常大的农业输出国,可见农业已是当代高科技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像张善政、许又仁这种科技背景出身,从软硬体系统整合、生物物理等学识背景出发的「现代科技农夫」,随着这批新的农业风潮,逐渐在扎下自己的根,将所学的技术整合现代科技,导入今日的农业领域。

「科技农业4.0」需要的不只是硬体,软体与应用是才能让键盘与锄头结合

强大的製造基础,是在农业科技上的优势,也是劣势。强大的硬体製造力,让科技农业需要的感测器、摄影机、网路通讯骨干等拥有因应不同需求,能特殊客製化的能力。但人才过份集中于製造业,让应用端的软体服务一直缺乏足够的整合。

而许多人也注意到这种趋势,导入骇客精神,以「黑客松」为名,不断用各种方式开发具体的整合运用方式。而其中政府正在努力推动的「开放资料」(Open Data)的概念,更是让「黑客松」活动拥有具体的资料能使用,让更多人才汇聚后提出解决方案。举凡交通运输、预算、土地监测等,都处处应用这精神,而农业科技自然也不例外。

农业的黑客松主题可以横跨农林渔牧:从农产品食安服务、农产品交易行情、农地使用合理性、农药对应农产品、病虫害辨识、动物认领养等皆属其中。想要改进生产履历的追溯?想揪出占用农地的非法建筑?想在渔业和保育之间寻找平衡?来自各个领域背景的「黑客」们都能针对自己关心的议题进行钻研。

在今年的12月9日,由农委会举办的「农业创新黑客松」将要从上午9点开始33小时不间断,并邀请来自政府、科技业、农业、媒体、NGO的多位专家,在农委会準备的超好吃蔬果农产品中,与各路高手一起「挖资料」,除了争取20万总奖金,更能从中认识各路资讯科技界的英雄豪杰,共同藉着自己的手与脑,把农业变得更好。

用键盘和智慧模糊农业和科技的边界,小农不必再单打独斗

综观世界,在发展科技农业上其实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我们将自身坚实的软硬体能量结合青山、绿地和蓝色大海,就能有效利用科技发展低耗废、高价值的精緻农业,把以往只能靠个人传承的农法转换成为系统原则,让老农可以省力,小农能够引入群众经验,都不必再单打独斗。

稳定的农业往往是国家健全发展的关键,「工业4.0」将资讯科技引入了製造业,在追求农业转型的今天,我们也要发展属于自己的「农业4.0」,不但让农业人才亲近科技,更把科技人带入农村,用新一代的智慧,打造专属的新农业经济。

「今天不挖土,我们挖资料」农业创新黑客松 Farm Hackathon 热烈报名中!

农创松|活动官网

农创松|活动报名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广告」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