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平简介关于陶行知生平简介】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人民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平民教育之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改革,提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
陶行知(1891年—1946年),原名文濬,后改名知行,再改为行知,安徽歙县人。他早年留学美国,师从著名教育家杜威,深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影响。回国后,他积极投身于中国的教育改革,创办了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等教育机构,倡导“乡村教育运动”,主张教育应面向大众、服务社会。
他强调教育不应只停留在书本上,而应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提出“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认为教师应以身作则,学生应在实践中学习。陶行知还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1946年因积劳成疾,在上海病逝,享年55岁。
二、陶行知生平简表
| 项目 | 内容 |
| 姓名 | 陶行知 |
| 原名 | 文濬 |
| 字 | 世忠 |
| 出生年份 | 1891年 |
| 逝世年份 | 1946年 |
| 籍贯 | 安徽歙县 |
| 学历 | 留学美国,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 |
| 教育理念 |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
| 主要贡献 | 创办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推动乡村教育运动;倡导平民教育 |
| 社会活动 | 参与抗日救亡运动;担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 |
| 代表著作 | 《中国教育改造》、《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等 |
| 评价 | 被誉为“中国平民教育之父”;中国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
三、结语
陶行知的一生是奉献与实践的一生。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教育理论家,更是一位身体力行的教育实践者。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对我国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了解陶行知的生平与思想,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与价值,也更能体会到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