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展翅下一句】一、
“大鹏展翅”出自《庄子·逍遥游》,原文为:“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其中,“大鹏展翅”常用来比喻志向远大、气势磅礴之人或事物。
在传统诗词和文学中,“大鹏展翅”之后的常见下一句是“扶摇直上九万里”,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上李邕》诗:“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后人多将“扶摇直上九万里”作为其延伸句,表达高飞远翔、志向高远之意。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扶摇直上九万里”并非出自《庄子》,而是后人根据《庄子》意境创作的诗句。因此,在引用时应明确出处。
以下是关于“大鹏展翅”及其下一句的相关信息整理: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庄子·逍遥游》 |
| 原文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 常见下一句 | “扶摇直上九万里”(非原典,多用于后世诗词) |
| 出处来源 | 李白《上李邕》“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
| 含义 | 比喻志向远大、气魄宏大,象征自由飞翔、追求理想 |
| 文化意义 | 在文学、绘画、书法等领域中常被用作象征,寓意高远、超脱 |
| 注意事项 | “扶摇直上九万里”并非《庄子》原文,使用时需注明为后人引申或创作 |
三、结语
“大鹏展翅”不仅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意象,更承载着古人对理想、自由与超越的向往。无论是“大鹏展翅”的壮阔,还是“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情,都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在现代语境中,这一意象依然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启发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