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标志着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芒种不仅是一个农事繁忙的季节,更寄托了他们对自然、人生以及岁月流转的深刻感悟。以下几首关于芒种的古诗,展现了古人眼中的这个时节。
《时雨》(南宋·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谁谓村东远?近听风篁响。
片云隔苍翠,百谷聚所仰。
行逢二三友,共解衣中藏。
这首诗描绘了芒种时节农家忙碌的景象。诗人通过描写雨后的田野、插秧的农人、美味的麦饭和悠扬的菱歌声,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生活画卷。而诗人在炎热夏日中享受片刻清凉,也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喜爱。
《咏廿四气诗·芒种五月节》(唐·元稹)
芒种看今日,螳螂应节生。
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
渌沼莲花放,炎光竹簟清。
相逢问薪米,尽日共浮萍。
元稹在这首诗里抓住了芒种特有的物候特征,如螳螂的出现、荷塘的开放等。他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关注,并借“相逢问薪米”一句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百姓的生活状态。最后以“尽日共浮萍”作结,寓意人生的漂泊无定。
《耕织图·耕图二首·芒种》(宋·楼璹)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楼璹的这首诗则侧重于展现农村家庭成员分工合作的画面。白天耕田晚上搓麻线,这样的劳动场景生动地再现了宋代农村的日常生活。尤其是最后一句“也傍桑阴学种瓜”,将孩童模仿大人劳作的情景刻画得惟妙惟肖,既表现了劳动的乐趣,又透露出浓厚的人情味。
这些古诗从不同角度描绘了芒种时节的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代人们如何感知并融入这一特殊的季节之中。如今读来,依然能感受到那份质朴的情感与诗意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