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进之所以坚持参加考试,一方面是他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成功的执着;另一方面,则是社会环境对他施加的巨大压力。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没有功名的人往往被轻视,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因此,周进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以此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并赢得他人的尊重。
此外,周进的家庭背景也促使他对考试充满执念。作为一个贫穷书生,他没有其他谋生手段,科举几乎是唯一能够让他摆脱贫困、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尽管一次次失败让他身心俱疲,但内心的不甘心以及外界的压力使他一次次回到考场。
总之,《儒林外史》中周进为了改变自身地位、获得社会认可而不断参加考试的故事,深刻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及其对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巨大影响。这也反映了作者吴敬梓对这一制度的批判态度,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