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尔逊相似度计算的例子(R语言)💕
在数据分析的世界里,皮尔逊相关系数是衡量两个变量线性关系强度的经典指标之一。今天,让我们用R语言来直观地感受一下它的魅力吧!🌟
假设我们有两个用户对电影的评分数据:
User A: [5, 4, 0, 4, 5]
User B: [0, 3, 4, 4, 4]
通过R语言实现皮尔逊相似度计算,首先需要导入必要的包(如`stats`),然后利用内置函数`cor()`轻松完成任务。代码如下👇:
```r
导入数据
ratings <- data.frame(
UserA = c(5, 4, 0, 4, 5),
UserB = c(0, 3, 4, 4, 4)
)
计算皮尔逊相关系数
pearson_similarity <- cor(ratings$UserA, ratings$UserB, method = "pearson")
print(paste("皮尔逊相似度为:", round(pearson_similarity, 2)))
```
运行后发现,两者的相似度约为0.89,表明两位用户具有较高的偏好一致性!🎉
这个小例子不仅展示了R语言的强大功能,还揭示了如何量化人与人之间的兴趣匹配程度。无论是推荐系统还是市场分析,皮尔逊相关系数都能大显身手哦!✨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