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甄选问答 >

前赤壁赋繁体原文

2025-09-10 19:07:34

问题描述:

前赤壁赋繁体原文,跪求好心人,别让我卡在这里!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0 19:07:34

前赤壁赋繁体原文】《前赤壁賦》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於公元1082年(元豐五年)所作的一篇散文,內容描寫他與友人夜遊黃州赤壁時的所見所感,融合了哲理、歷史與自然景觀,展現出作者豁達的心境與對人生的深刻思考。本文為其繁體原文。

一、總結文字

《前赤壁賦》以優美的文筆和深邃的哲思聞名,全文以「月夜泛舟」為起點,通過對江水、明月、歷史人物的描繪,引發對人生無常、世事變遷的感悟。文章語言凝練,意境悠遠,充分體現了蘇軾在逆境中仍能保持樂觀與超然的胸襟。

此賦不僅是一篇文學佳作,更是中國古代文人思想與情感的集中體現,具有極高的歷史與文化價值。

二、繁體原文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縈。餘聽之,愀然起而問曰:「何為此聲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鵠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羡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杯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

三、表格比較

項目 内容
作者 蘇軾(蘇東坡)
年代 北宋(公元1082年)
文體 散文(賦)
主題 自然景觀、人生哲理、歷史懷古
精神內涵 超然豁達、看淡得失、珍惜當下
語言風格 詩意濃厚,文辭優美,富有節奏感
历史背景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此赋写于谪居期间
文化價值 中國古代文學經典,體現文人精神與哲學思考

四、結語

《前赤壁賦》不僅是文學上的瑰寶,更是一部充滿智慧與情感的作品。它讓我們看到,在面對命運的無常時,一個人可以選擇以寬廣的心胸去接受、去感悟。這正是蘇軾留給後人的精神財富。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