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蘼是什么意思】“荼蘼”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词语,常出现在古诗词中。它不仅是一种植物,还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将从字义、文学意象、文化象征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含义。
一、
“荼蘼”是植物名,属于蔷薇科,花白色或淡粉色,多在春末夏初开放。因其花期较短,常被用来比喻事物的衰落或结束。在古代文学中,“荼蘼”常与“春尽”“花谢”等意象联系在一起,表达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此外,“荼蘼”在某些语境中也象征着一种极致的美,尽管短暂,却令人难忘。因此,在文学作品中,它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承载了诗人的情感寄托。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荼蘼 |
拼音 | tú mí |
科属 | 蔷薇科 |
花色 | 白色或淡粉色 |
开花季节 | 春末至夏初 |
花期特点 | 花期短暂,常与“春尽”相关 |
文学意象 | 象征春光逝去、美好易逝、人生无常 |
文化象征 | 哀愁、离别、时光流逝、极致之美 |
代表诗句 | “开到荼蘼花事了,尘烟过眼皆成空。”(宋·王琪) |
三、结语
“荼蘼”虽是一种植物,但在中华文化中却承载了深厚的情感与哲理。它提醒我们珍惜当下,也让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感受到生命的短暂与珍贵。无论是作为自然现象还是文学意象,“荼蘼”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