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而生畏的意思是什么】“望而生畏”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对某人或某事物的敬畏之情。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对对方能力、威严或地位的尊重,也带有一定的畏惧心理。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望而生畏”的含义和用法,以下是对该成语的详细总结,并结合表格形式进行归纳。
一、成语解释
望而生畏:看到(某人或某物)就感到害怕或敬畏。多用于形容人因对方的威严、强大或令人敬仰的特质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
- 近义词:肃然起敬、心生敬畏、敬畏之心
- 反义词:不以为意、不屑一顾、漠不关心
二、出处与用法
出处: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楚子围宋,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军,告曰:‘国危矣!’楚子曰:‘吾闻之,君子不欺孤,我何以不从?’遂退。”后世引申为“望而生畏”。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尤其是在描述人物形象或社会现象时,强调一种由外在表现引发的心理反应。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子 |
描述权威人物 | 老师站在讲台上,学生们望而生畏。 |
形容自然景观 | 那座山峰高耸入云,让人望而生畏。 |
表达对某种力量的敬畏 | 面对自然灾害,人们望而生畏。 |
四、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1. 不要滥用:此成语多用于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
2. 避免误解:不是所有“害怕”都可以用“望而生畏”,需符合“因敬而畏”的语境。
3. 注意对象:通常用于人或具有人格化的对象,如“神明”、“英雄”等。
五、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望而生畏 |
拼音 | wàng ér shēng wèi |
解释 | 看到就感到害怕或敬畏 |
近义词 | 肃然起敬、心生敬畏 |
反义词 | 不以为意、不屑一顾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描述对权威或强大者的敬畏 |
使用场景 | 权威人物、自然景观、神秘力量等 |
注意事项 | 避免滥用,注意语境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望而生畏”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害怕”,更是一种由尊敬和敬畏所引发的心理状态。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合理选择,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