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意】《潼关》是清代诗人谭嗣同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抱孤城更不平。
这首诗以潼关为背景,描绘了潼关的壮阔山河与历史沧桑,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一、诗意总结
《潼关》通过描写潼关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对国家兴衰、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高云簇此城”、“河流大野犹嫌束”等句,展现了潼关地势险要、气势磅礴的特点,也隐含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变革的渴望。
二、诗意解析表
诗句 | 解析 | 表达情感/思想 |
终古高云簇此城 | 描写潼关地势高耸,云雾缭绕,象征其历史悠久、地势险要 | 对潼关的赞美与敬畏 |
秋风吹散马蹄声 | 秋风萧瑟,马蹄声被吹散,营造出一种苍凉、孤寂的氛围 | 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
河流大野犹嫌束 | 大河奔腾,仍觉得束缚,表现自然力量的强大与自由向往 | 对自由、突破的渴望 |
山抱孤城更不平 | 山峦环抱孤城,显得更加不平,暗示局势动荡不安 | 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
三、整体理解
《潼关》虽篇幅短小,但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潼关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诗中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现实之困的反思,体现了谭嗣同作为爱国诗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四、结语
《潼关》是一首兼具写景与抒情的佳作,不仅展示了潼关的雄伟风貌,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它不仅是对一座古城的礼赞,更是对时代精神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