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抱之木是什么意思】“合抱之木”出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原文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事物的发展过程,强调了从小处开始、积累的重要性。
一、
“合抱之木”字面意思是“需要两个人才能抱住的树木”,用来比喻非常庞大或重要的事物。它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寓意任何伟大的成就或宏伟的事业,都是从微小、不起眼的起点开始的。这句话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现,提醒人们做事要脚踏实地,注重积累和坚持。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
原文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字面意思 | 需要两人合抱的树木,形容巨大或重要的事物 |
引申含义 | 任何伟大的成就都源于微小的开始,强调积累与坚持的重要性 |
哲学意义 | 表达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倡导循序渐进、务实进取的生活态度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鼓励人们从小事做起,重视基础,不急于求成 |
与其他句子关系 | 与“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并列,共同强调积累的重要性 |
通过“合抱之木”的寓意,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人生和事业的深刻理解。它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是一种智慧的传承。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个人成长,都需要从点滴做起,才能最终实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