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块珠砾汉语大词典】“金块珠砾”一词出自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原意是指将珍贵的金属和宝石当作石头一样随意丢弃,形容奢侈浪费。在现代汉语中,“金块珠砾”常被用来比喻珍贵的事物或人才被忽视、埋没或不被重视。
《汉语大词典》作为一部权威的汉语辞书,对“金块珠砾”的解释不仅包括其字面意义,还涵盖了其文化背景与文学价值。以下是对该词条的总结与整理:
一、词条概述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金块珠砾 |
出处 | 唐·杜牧《阿房宫赋》 |
字面意思 | 金块、珠砾,指贵重物品如金子、珍珠等被当作石头一样丢弃 |
引申义 | 比喻珍贵事物或人才被忽视、浪费或不被重视 |
文化内涵 | 反映古代社会的奢侈风气及对资源浪费的批判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文学、评论、教育等领域,强调对资源或人才的珍惜 |
二、词义解析
1. 字面含义
“金块”指黄金制成的块状物,“珠砾”则是珍珠与小石子的合称。在古文中,这些本应被视为珍宝的东西却被随意抛弃,象征着极度的挥霍。
2. 引申意义
在现代语境中,“金块珠砾”常用来比喻那些被埋没的人才或未被发现的价值。例如,在一个组织中,若有人才华横溢却未被重用,便可说“他是一块金块珠砾”。
3. 文化背景
杜牧写《阿房宫赋》时,正是借秦朝的奢靡来警示后人。通过“金块珠砾”这一形象描写,表达了对统治者挥霍无度的批评。
三、相关表达与用法示例
示例句子 | 释义 |
他虽有才,却如金块珠砾,无人赏识。 | 比喻有才华但未被重视的人。 |
这些珍贵文物被当作废品处理,真是金块珠砾。 | 批评对宝贵资源的浪费。 |
公司里有许多金块珠砾,可惜没有被发掘。 | 表达对人才未被利用的惋惜。 |
四、总结
“金块珠砾”不仅是对古代奢华生活的生动描绘,更是一种深刻的警示。它提醒人们珍惜资源、尊重人才,避免因短视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汉语大词典》中,这一词语的收录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体系,也为后人提供了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的重要窗口。
通过了解“金块珠砾”的出处、意义与用法,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汉语词汇的深度,也能从中获得对现实生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