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何须怨杨柳的下一句】一、
“羌笛何须怨杨柳”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全诗为:
> 黄河远上白云间,
> 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
>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句诗描绘了边塞的荒凉与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的“羌笛”是古代西北少数民族使用的乐器,“杨柳”则象征着离别和春天的希望。整句的意思是:何必用羌笛吹奏哀怨的曲调来感叹杨柳的枯黄呢?因为春风根本无法吹到玉门关外,意味着边塞之地的荒凉与孤独。
该诗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环境的深刻感受,也体现了他对将士们情感的理解与同情。后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奈与悲凉的情绪。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唐代诗人王之涣《凉州词》 |
原文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下一句 | 春风不度玉门关 |
诗句含义 | 表达边塞的荒凉与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
“羌笛”含义 | 古代西北少数民族使用的乐器,常用于表达哀愁 |
“杨柳”象征 | 离别、春意、希望 |
“春风不度” | 指自然条件限制,边塞地区难以受到温暖气候的影响 |
诗歌情感基调 | 悲凉、孤独、思乡 |
三、结语
“羌笛何须怨杨柳”的下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不仅在字面上形成了对比,也在情感上深化了边塞诗的意境。通过这一句,我们能感受到古人面对自然与命运时的无奈与坚韧。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描写边塞风光与情感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