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归根前一句是什么】“落叶归根”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比喻人最终回到自己的故乡或本源。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落叶归根”其实出自一首古诗,而它的前一句是“树高千丈”。
一、
“落叶归根”这一成语最早来源于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诗中的一句:“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树木长得多么高大,叶子最终都会飘落回树根处。后来,人们将“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简化为“落叶归根”,用以形容人无论走到哪里,最终都会回到自己的家乡或根源。
在现代语境中,“落叶归根”不仅用于描述自然现象,也常被用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归属感,尤其是在海外漂泊的人群中,这个成语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落叶归根 |
出处 | 唐代诗人李绅《悯农》 |
原文句子 |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
含义 | 比喻人最终回到自己的故乡或本源 |
现代用法 |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归属感等情感 |
文化意义 | 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乡土、亲情的价值观 |
三、小结
“落叶归根”虽然现在常单独使用,但其完整的出处是“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了解这句古诗的来源,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成语的含义,也能感受到古人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文化内涵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