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被执行人是什么意思】“失信被执行人”是法律术语,指的是在法院判决后,有能力履行但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这类人员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受到一系列信用惩戒措施。
一、
在司法实践中,部分被执行人在法院作出判决后,未按照法律规定履行其应尽的义务,如偿还债务、支付赔偿等。对于这些“有能力而不履行”的人,法院会将其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这一名单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管理,并向社会公开,目的是通过信用惩戒手段督促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同时保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相关个人或企业将面临多方面的限制,包括但不限于:限制高消费、限制乘坐飞机高铁、限制贷款、限制担任公司高管等。此外,失信信息还会被纳入征信系统,影响个人或企业的社会信用评价。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定义 | 失信被执行人是指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法院生效裁判文书所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 |
列入条件 | 1. 有履行能力; 2. 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3. 经法院依法认定。 |
列入机构 | 最高人民法院及各级人民法院 |
惩戒措施 | 1. 限制高消费行为; 2. 限制乘坐飞机、高铁; 3. 限制贷款和融资; 4. 限制担任企业高管; 5. 影响征信记录; 6. 纳入社会信用体系。 |
解除方式 | 1. 履行全部义务; 2. 与申请人达成执行和解; 3. 法院裁定终止执行程序。 |
查询渠道 |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http://shixin.court.gov.cn/) |
三、结语
“失信被执行人”制度是我国司法体系中一项重要的信用惩戒机制,旨在推动社会诚信建设,保障司法权威。对于被执行人而言,积极履行法律义务不仅是对他人权益的尊重,也是维护自身社会信誉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