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是什么意思】“薄暮”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文学作品或诗词中,用来描述傍晚时分天色渐暗、光线柔和的状态。它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的描写,也常常带有情感色彩,表达一种宁静、朦胧或略带忧伤的情绪。
一、词义总结
词语 | 薄暮 |
拼音 | bó mù |
词性 | 名词/形容词 |
基本含义 | 指傍晚时分,天色将暗未暗的状态 |
延伸含义 | 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象征时间流逝、情绪低落或景色朦胧 |
出处 | 多见于古诗文,如《楚辞》《诗经》等 |
二、详细解释
“薄暮”由“薄”和“暮”两个字组成:
- “薄”:意为“轻微、淡薄”,在这里表示天色逐渐变暗,但尚未完全黑暗。
- “暮”:指傍晚、黄昏,是白天与黑夜交替的时刻。
因此,“薄暮”整体上指的是日落之后、夜幕未至的短暂时光,此时天空呈现出一种柔和、朦胧的色调,常被诗人用来渲染气氛或寄托情感。
三、常见用法举例
例句 | 出处/背景 |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 《岳阳楼记》——描写傍晚时分山林中的寂静与幽深 |
“薄暮西风,独倚危楼。” | 古诗词中常见,表达孤独、思念之情 |
“薄暮归家,灯火阑珊。” | 描写傍晚回家的温馨场景 |
四、与“暮色”的区别
虽然“薄暮”和“暮色”都与傍晚有关,但两者侧重点不同:
词语 | 含义 | 使用场景 |
薄暮 | 指时间点,即傍晚时分 | 多用于描述时间或氛围 |
暮色 | 指傍晚时的景色或光线 | 多用于描绘视觉景象 |
五、文化内涵
在古代文学中,“薄暮”往往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常与离别、思乡、怀旧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它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心理状态的映射,体现了古人对时间、空间和情感的细腻感受。
六、总结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指傍晚时分,天色渐暗的状态 |
词性 | 名词/形容词 |
文化意义 | 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情感与意境 |
延伸含义 | 时间流逝、景色朦胧、情绪低落 |
常见使用 | 古诗文、散文、现代文学中均有出现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薄暮”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更是一种情感和意境的表达方式。在阅读或写作中,理解其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