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键盘的身世密码(下):仓颉与注音输入的文化史

导读 解开键盘的身世密码(上):QWERTY与大易输入的社会史 文:郭文华(国立阳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 仓颉、个人电脑与汉字基因

解开键盘的身世密码(上):QWERTY与大易输入的社会史

文:郭文华(国立阳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

仓颉、个人电脑与汉字基因

转到左下角,与大易字根相对的,是更早研发,也是中文输入法的代名词的仓颉字根。从电影《明日帝国》(Tomorrow Never Dies,1997)的一个场景,可看到它在西方世界的地位。

号称在剑桥大学得到东方语文学位的007情报员庞德(James Bond),在越南的某情报站看到电脑,便跟华人情报员林慧(杨紫琼饰演)说他要来负责联络。结果,看到所谓「全中文」键盘后庞德傻眼,央求林慧过来处理。

电影《明日帝国》中出现的全仓颉键盘。(作者翻摄该片DVD)

对观众而言,这自然不是学过中文就可以上手的电脑介面。某种程度上,它可算得上是「之光」或「华人之光」;在电影中它挤掉英文字母,独自站上键盘中央,体现亚洲崛起,运筹世界的梦想。

但撇开民族情感不谈,这个场景里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键盘的尺寸。不管怎样複杂的电脑,键盘似乎愈做愈小,功能愈来愈强。但事实上,早在电脑发展初期,键盘的尺寸就没太多改变。拿早期因应人口普查而开发的Univac电脑来说,虽然仪表板上功能键一大堆,硬体的粗笨就更不用说,但指令输入的部份却是类似电动打字机的标準键盘。

左图为第一台商用电脑Univac(图片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