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募到百万学费第一人300个人出钱送他去念Google的未来学院

导读 台大资工博士,同时也是Linkwish和SBACE CO共同创办人的葛如钧,目前获得位于硅谷奇点大学(Singularity University)录取通知。这间

台大资工博士,同时也是Linkwish和SBACE.CO共同创办人的葛如钧,目前获得位于硅谷奇点大学(Singularity University)录取通知。这间由Google和NASA联合建立的梦幻学校,由未来博士、Google 工程总监Dr. Ray Kurzweil担任负责人,宗旨是「教育并啓发领导者能够用指数技术(exponential technologies)来解决人类的巨大挑战」。

Kurzweil并邀约各方好手提出对饑饿、贫穷、疾病的解决办法,讲师群包括X竞赛创办人Peter Diamondis、网际网路之父Vin Cerf、诺贝尔奖得主Daniel Kammen 、《精实创业》一书的作者Eric Ries、三度上太空的 Daniel Barry等,而每个参与的学员都需提出一项能够改变10亿人的研究计划,并且要能公开募资3万美金。透过Flying V平台,葛如钧已完成奇点设下的第一道挑战题:截至今日,已获得347人赞助,总募得台币1,169,565元。

葛如钧在交给奇点大学的自介影片中,以杨德昌电影《一一》里拍摄人们后脑勺的小男孩作为其注解:

「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你知道我以后想做什么吗?我要去告诉别人他们不知道的事情,给别人看他们看不到的东西。我想,这样一定天天都很好玩。」摘自《一一》台词

以下为与葛如钧(人称宝博士)的访谈。

你的求学背景有传播、设计、资工,如此的生涯规划是在何时成形?你擅长的领域看起来都和你的事业方向有关,这是你原先的计划,还是一步步慢慢摸索?

我其实并不是个有太多规划的人,到庆应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和申请到奇点大学,其实都不是事前的计划,是一点点的规划和理想,加上一些「自动导航」,自己也努力把眼前的事情做好,然后到达一个个目的地。

我从小就很喜欢玩游戏,尤其是任天堂製作的创意类游戏,大学念淡江大学资讯传播,是因为当时对新闻和电视媒体有兴趣,整合起来就是唸了一个偏设计的传播,又因为觉得「宅的东西」还不错,想再继续唸和电脑相关的设计,就到元智大学唸了资传设计组。

在元智念资传所时,接触一个很新的领域叫「互动设计」,是透过控制器、感测器科技做出跟人互动的新介面和新方法,像Wii与其控制器Wiimote的创新设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当时觉得就这样毕业很可惜,如果能再多个几年做这方面的研究或许很不错,所以又再考了博士班。台大资工和云科大设计学院都录取了我:台大科系是电机资讯学院资讯网路与多媒体研究所,云科则是非常有规模的设计学院,最后我选择台大,也顺利在2012年取得博士学位。我大学拿的是人文学士,研究所则是资讯学院硕士,而博士竟成为理工人,拿到了资工博士学位。

目前在庆应义塾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的葛如钧,佩戴研究室正负责开发J!NS的智能眼镜,功能为侦测眼动,以推断疲劳等人体行为(照片由葛如钧提供)

你是Linkwish和SBACE.CO的共同创办人,也是Startup Leadership Program Taipei( SLP)的年度负责人,请问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创业的想法?

研究所念设计的时候,经常在看像idN这类的设计杂誌,常觉得有一个工作室很酷,让我心中想像的,不是去一间很大的公司,而是和一群很酷的朋友一起做一件很酷的事。

在台大期间,因缘际会遇到一群製作App的朋友,推出了iBeauty;国外大约是在o7、o8年开始做App,却还没什么人在做,当时iPhone 3G才刚推出,而我们产品在当时便成功夺下App下载排行第一名。那时看到脸书创办人祖伯克也是学生时期创业,我们都在想是否可以像脸书那样成功。

也就是在那时候,我才慢慢了解创业,但当时并无太多谈论创业的书籍,有些学校老师也是鼓励学生到大公司上班,而非创业;不过台大很有气魄,将在Berkeley的陈彦仰老师请回来,是第一位在大学里教行动设计(Mobile Programming)的老师,还把最新行动程式与应用的热潮带回来,是我在台大的最后一堂课,也引发我第一次创业的动机和缘份。

而在2012年由一群年经创投引进的Startup Leadership Program(SLP),是2006年在波士顿创立,提供全球23个城市创业经验、知识共享与创业家网络的非营利组织。我是SLP Taipei的第一届学员,传统上学员就是下一届主办团队,而我则被选为2013-2014年的执行长,和多位执行团队成员共同合作,这经验又让我学到团对合作,及组织一群人去改变某一件事。

Startup Leadership Program Taipei 2013-2014团队 (照片由葛如钧提供)

奇点大学的重点是在解决未来的问题,那么奇点的重要成果是什么?为什么奇点特别强调2045年?

我讲两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一为Getaround公司,目的是让闲置在路边的汽车能够和他人共享,毕竟这是个资源不该被浪费的时代,它就像汽车版的Airbnb,让车子不只是让车主开去上下班。另个有趣的例子是Glowing Plants,他们透过Kickstarter募到48万美金,透过基因改良研发发光植物,主要用于第三世界国家,让孩童可以在夜间看书。除此之外,目前有45间公司是由奇点大学毕业的学员所创立。

此外,奇点大学是由未来博士Ray Kurzweil担任第一任创校校长,他曾在80年代成功预测90年后电脑会在西洋棋上战胜人类,又在90年代预言西元2000年后会出现自动眼镜和自动车。而在《奇点迫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 When Humans Transcend Biology)这本书中,他表示电脑运算将继续以指数形态高速/加速发展,以致30年后,手机和电脑运算能力会是现在的10亿倍,而到2045那年,电脑的智慧便可能超越人脑!因此,奇点大学希望能从此刻便开始探讨能否提供2045年所需的人才和技术,并提前思索人类即将面对的巨大改变,及如何运用科技解决人类重大问题的可能性。

你觉得获选奇点大学的理由是什么?能否说明一下申请的过程?

奇点的申请文件,除了两个推荐人、订出「如何改变10亿人」的计划,还需各别用250个字回答5个问题:创新领导力、对人道主义的承诺、团队合作、长期对奇点的支持、未来计划;每个问题都会由小题目串联,去询问你人生经验中实际体验过的事,让你无法闪避也很难打高空,或随意胡扯嘴砲,此外要在拍摄一个两分钟的短片,分享什么是你人生中的热情。

我觉得申请资料除了要有特色,还要用好的故事去包装,在这里要特别谢谢有物报告创办人Michael在过程中给了我许多建议,尤其在资料準备过程中,根本性地大改了一两次。另外,我的个性在本质上虽然是严肃的,但稍微又有一点搞笑和搞怪,所以很多内容写得不那么制式,可能也是成功在几千份申请书里突围而出的原因;而跨领域和创业经验对我的入选或许也有帮助,但无论如何,真正原因可能得等抵达奇点问问他们,才有机会知道。

你觉得奇点大学能够带给你未来什么样的收获?

或许会见到和亲自操作很酷的东西,但我觉得不要预设地太伟大,或许看到才会更有惊喜。当然,我还是会希望能找到解决华人在创新创业上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我们可说是被西方的创新创业给荼毒了,因为他们的方法和经验未必适合我们,但华人却又因语言的不同,在阅读西方传来的经验上处于于劣势,必须要赶快思考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希望能在奇点那段时间,看一看是否有适合发展的最新技术和产业方向。我们的国家不是很大,但许多在这座岛上的人们却常在心理与韩国、和相比;我认为人是有能力解决世界性的问题,但必须有能力抱着这种既小又大的自我肯定,来找到一条通往世界的路,一旦找到了,就能找到在全球化世界中的位置。

奇点大学有要求申请者写出一个改变10亿人的计划,你能透露你的计划内容吗?

当时我所提出的构想,是除了推广像是SLP Taipei (Startup Leadership Program)这样的组织和平台,也要开始试着建构一个「虚拟的加速器」、一个能改变华人创业环境的公开资讯平台。这个加速器里应该要有:

够简易的进入门槛 被系统化记录着的前人经验谈和创业知识分享 能够被搜寻、补充和共同编辑的有机网路平台 各种实体非实体的资源可以充分在这里获得交换 全华文的资讯,让世界各地的华人能在这抛开华人世界的闭门文化,敞开心胸分享属于华人的创新、创业经验谈,和吸收宝贵的知识、故事和经验,去减少每位新创新者、创业者尝试错误的时间及跌倒次数

创业不是那么容易,以我自己为例,就算已找到很棒的伙伴,共同成立第二间公司,但还是有很事情不知道;创业没有标準答案,也没有固定方法,不过很多知识跟经验还是非常必要且有用,因此衷心希望能为这目标收集资源。

完成这目标会需要某种程度的串联,会需要资源分配和共享,如果能有创业辅导组织和单位一起来努力,让做的事情和分享的知识用更为简约的方式统整、传递、分享和累积,那么新的创业者实现梦想的可能性就会提高许多,也更快前进。硅谷有许多华人创立的公司,或是在着名新创公司的团队里工作,如果我能知道他们在创新过程里如何运作和面对冲突,那么或许就能找到一些加速人、华人创新的线索。

特斯拉的电动车开进奇点大学。Photo Credit: David Orban CC BY 2.0

以现在的科技发展趋势,有没有在这个潮流之中?

在科技趋势的发展上,我觉得自己还没有资格说些什么,因为我并没有真正走进世界的中心里,但如果谈有没有在这个全球拼创新或创业的潮流之中,我们或许还有很多值得努力的地方。国外科技一直在更替,但政府现在提到科技产业,却仍在讲张忠谋。我们不能永远只靠一个台积电,特别在科技产业创新上,我们需要更多张忠谋,而每个新一代的张忠谋都要全力去做「非他不可」的事。

西方很看重小孩的潜力,并且从不回避要让孩子理解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事;特斯拉(Tesla Motors)创办人Elon Musk,很小就知道了硅谷,甚至因此要求爸妈让他从南非移民到,那么当国外有越来越年轻人都试着创新,有没有在这部分迎战?有没有创业知识分享?这个社会缺乏让你了解所长的部分,在价值选择上很混乱,每个人都想去做被认证可行的事,但应该有更多人要去做风险很高的事。

我觉得应该越早给小孩关于创新的资讯,反观我自己,1981年出生,我会很希望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别人,像我这样年纪的人,都该把手心向下,分享资讯给年轻人。我现在33岁,是应该要準备去做一些什么去改变这个环境,有点像花农照顾温室里的花朵,不是去改变花朵,而是改变温室。

但资讯分享也会造成问题,国外有个现象就值得省思:因为老少都能上网,让知识普及成为一个发展趋势,这让创新门槛降低,却也因讯息过多而混乱,如果不去试着改变这现象也是非常危险。

为何选择和资讯、媒体、生医、能源四个领域的专家对话? 你会想如何呈现这场分享会?

奇点很强调跨领域,一直很重视生医和能源,而我认为如果20年后人类有一种社会形式,所有问题都会是捆绑在一起的。如果生医背景听到我们的分享,就会彼此撞击,前阵子哈佛有一个3D列印化妆品的研究,让我也想邀请化妆品产业一同来讨论。

至于讲座形式,因为我非常不喜欢一言堂,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们都只是一个载具,如果是一台卡车,做的就是卸货的工作。

我不知道有没有未来学家,也不知大家思考的未来,会是多远,但藉由这个讲座,可以询问Fox(iCook创办人)、 马力欧(关键评论网创办人)他们对于未来的想像是什么,让大家儘量去思考,我就觉得很棒。讲座形式上会是一个远眺式的思考,另外我是一个做梦的人,会希望它的呈现就像演场会,有人或许会觉得这样的思考是无稽之谈,但做任何事我都会希望有新的突破。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U Delft)的机器人专家Martijn Wisse ,正在给奇点大学学员讲授机器人讲座。Photo Credit: Sebastiaan ter Burg CC BY 2.0

为什么公开募资会和创业连在一起?

原因很简单,创业最困难的事,就是很多人会看不懂你做的东西,而透过传统方式找不到人和资源,而一个公开平台就较容易让更多人了解。而奇点要求学员募资的原因,是要证明参与者的影响力,如果连3万美金都募不到,要如何去说服别人你的计划能改变10亿人?要怎么清楚和别人表达你的计划?一旦说服就会成为一种改变世界的力量,也是一种宣传,奇点创造出这个挑战,但挑战过程对双方都会有帮助。

有Code for America透过写程式让政府的公共建设获得有善效利用,也有Code for Tomorrow,但要如何让政府可以和创新技术无缝接轨呢?

脸书在达成第一亿个用户时,小布希可能还不了解状况,我觉得重点不在政府是否知道这些技术,而是有没有足够的眼界;政府没有一定要替人民解决所有问题,有时第一步和第二步我们要自己走,如果有政府的加入当然可以做得更好。

从跨领域的经验、创业的洗礼,到出发去奇点,你有没有什么话想补充?

我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样本,但是我的精神就是接受任何的分享邀请,因为我强调透明性,而正缺乏这个关键字 :透明度。我不去定义我自己,但我愿意把自己所经验到的知识分享给更多人,至于我究竟可以变成什么目前还无法知道,但只要有任何收获,不管好坏,都希望可以分享,不要只去分享成功的过程,而是连过程的思考和改变都要分享。

身为第一位即将进入奇点大学的人,葛如钧立志要改变10亿华人对创业的思维,我们拭目以待。想了解葛如钧的奇点之旅,请见首个登上Google未来学院的人 – 百万学费募资大挑战 (已于5月14日达标)

达成奇点募资目标后,葛如钧的手写感谢信。(图片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