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的隅是什么意思】在古代经典《论语》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是孔子对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一种深刻阐述。其中“隅”字的理解,对于准确把握整句话的含义至关重要。
一、
“隅”在古汉语中通常指角落或边角,引申为事物的一个部分或方面。在“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中,“隅”指的是一个具体的例子或一个方面的知识。孔子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只能举出一个例子(即“举一隅”),却不能由此推及其他类似的情况(即“不以三隅反”),那么他就无法进一步深入学习,因此不再重复教导他。
换句话说,这句话强调的是举一反三的能力,也就是从一个例子中推导出多个类似的结论。如果一个人缺乏这种推理能力,就难以掌握更广泛的知识。
二、表格展示
概念 | 含义 | 解释 |
举一隅 | 举出一个例子或一个方面 | “隅”指角落或部分,此处表示一个具体的事例或知识点 |
不以三隅反 | 不能由此类推其他情况 | “反”意为返回、推及,即不能从一个例子推及到其他类似的情况 |
隅 | 角落、部分、方面 | 在此指代事物的一个具体部分或例子 |
举一反三 | 从一个例子推及多个情况 | 是孔子提倡的学习方法,强调思维的灵活性和迁移能力 |
三、结语
“隅”虽字小,但意义深远。它不仅是古代语言中的一个常见字,更是古人智慧的体现。理解“隅”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领会孔子关于学习与思考的真谛——善于举一反三,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