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锱铢是什么意思】“锱铢”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形容极小的重量单位,也用来比喻非常细微、琐碎的事物。它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表达对细节的关注或强调事情的重要性。
一、词义总结
词语 | 拼音 | 词性 | 基本含义 | 引申意义 | 使用场景 |
锱铢 | zī zhū | 名词 | 古代极小的重量单位(1两=24锱,1锱=6铢) | 形容极小的数量或微不足道的事物 | 文学、书面语、成语中使用较多 |
二、详细解释
“锱”和“铢”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根据《汉书·律历志》记载:
- 1两 = 24锱
- 1锱 = 6铢
- 所以,1两 = 144铢
因此,“锱铢”合起来表示极小的重量单位,后来被引申为“极小的量”或“微不足道的东西”。
在现代汉语中,“锱铢必较”是一个常见成语,意思是对极小的利益也不放过,形容人过于计较、小气。例如:
> 他这个人锱铢必较,连一块钱都要算清楚。
此外,在一些诗词或古文中,“锱铢”也常用来形容事物的细微之处,如: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荀子《劝学》
虽然不是直接提到“锱铢”,但其精神与“锱铢”的含义相通,即重视积累和细节。
三、使用示例
句子 | 解释 |
他对每一分钱都锱铢必较。 | 表达他非常注重金钱的细节。 |
这个工程虽小,但每一个锱铢都关系到整体效果。 | 强调细节的重要性。 |
他一生锱铢不取,清廉自守。 | 表示他不贪图任何利益。 |
四、总结
“锱铢”原指古代极小的重量单位,后引申为极小的数量或微不足道的事物。在现代汉语中,常用于书面语和文学作品中,表达对细节的重视或对小事的执着。其常见搭配如“锱铢必较”,用来形容人过于计较、小气。
通过了解“锱铢”的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文中的表达方式,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准确地使用这一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