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首是瞻的意思】“马首是瞻”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原意是指作战时士兵们看着主将的马头行动,比喻跟随别人行动或听从别人的指挥。在现代语境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群体完全依赖、跟随他人,缺乏自主性。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马首是瞻 |
拼音 | mǎ shǒu shì zhān |
出处 | 《左传·襄公十四年》 |
原意 | 战场上士兵看主将的马头行动,比喻跟随他人行动 |
现代用法 | 形容人盲目追随他人,缺乏主见 |
语法结构 | 动宾结构 |
情感色彩 | 贬义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说明 |
工作场合 | 他总是马首是瞻,没有自己的想法。 | 表示某人缺乏独立判断能力 |
学习环境 | 学生应该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马首是瞻老师的观点。 | 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
家庭关系 | 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导致孩子变得马首是瞻。 | 描述过度依赖父母的情况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亦步亦趋、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
反义词 | 自立自强、自主决策、独断专行 |
四、总结
“马首是瞻”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成语,其本意是军事上的跟随行为,现多用于批评那些缺乏主见、盲目跟随他人的人。在现代社会中,鼓励独立思考和自主判断尤为重要,避免成为“马首是瞻”的人。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