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琴煮鹤的典故是什么?】“焚琴煮鹤”是一个源自古代文人故事的成语,用来形容糟蹋美好的事物,或者把珍贵的东西当作寻常之物来对待。这个成语形象生动,常用于批评那些不懂得珍惜、反而破坏美好事物的行为。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焚琴 | 把琴烧掉,象征对高雅艺术的破坏 |
煮鹤 | 把鹤煮了吃,象征对美丽生命的践踏 |
焚琴煮鹤 | 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或不懂得欣赏而加以破坏 |
二、出处与典故
“焚琴煮鹤”最早见于宋代词人晏殊的《珠玉词》中的一则故事,后来被广泛引用和流传。据传,有一位士大夫家境富裕,家中藏有古琴和一只珍稀的白鹤。他不懂得欣赏这些珍贵之物,竟将琴烧掉,把鹤煮了吃。这种行为被视为极其愚蠢和浪费。
这则故事虽然未必有确切的历史记载,但“焚琴煮鹤”作为成语,已经成为人们用来批评不识好歹、糟蹋美好事物的常用语。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文学评论 | 他把一部经典小说改编成低俗的剧本,简直是焚琴煮鹤。 |
生活批评 | 这些文物本应好好保护,却被随意丢弃,真是焚琴煮鹤。 |
艺术领域 | 把一幅名画涂鸦,简直是焚琴煮鹤。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珍珠投暗、暴殄天物、大材小用 |
反义词 | 爱惜珍宝、悉心呵护、敬重艺术 |
五、总结
“焚琴煮鹤”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美好事物的尊重,也警示人们要懂得欣赏和珍惜。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艺术、文化、自然等美好事物时,应当保持敬畏之心,避免因无知或轻率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