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抢饭碗纷争:这一次我要帮运将大哥说说话

导读 作者:廖家葳(咬笔桿工作室共同创办人,与一群伙伴创业中,we create or dismiss 本人创意中毒、文学成瘾、对教育丧心病狂般关注

作者:廖家葳(咬笔桿工作室共同创办人,与一群伙伴创业中,we create or dismiss. 本人创意中毒、文学成瘾、对教育丧心病狂般关注)

在英国、与维吉尼亚州掀起争议的「优步」(Uber),如今也在引起了争端。

Uber导致计程车司机们上街抗议,除了指责政府应变速度实在过慢之外,请容许我恳求,先不要过度责备运将们。因为他们没有办法、也没有足够能力在短时间内扭转自己的命运与整个职场的生态,而且,我们也其实一直都是帮凶。当我们用各种方便的手段叫车的时候,要想想这些车行与电信业者的服务收入是靠什么而来的;不论是从运将身上抽佣、逼迫打折等等,都时有所闻。以下举列3个Uber纷争的重点:

1. Uber的评价控管机制与收费方式,大大胜过了传统模式

Uber的收费并没有想像中那么高,约莫是一般计程车的1.5倍,且服务十分良好,行动系统严格管控司机的评价,消费者可以参考其他消费者的评价来选择搭乘。而传统的计程车服务品质则是参差不齐,招了手、上了车,才有办法知道服务态度是好、是坏。Uber连收费方式都是新的,用会员预先储存的信用卡资讯扣款,因此不用跳表、下车不必烦恼零钱等等……(不用跳表目前是违反法规的)。这些优势让消费者有高度意愿使用Uber叫车。

2. Uber与计程车的市场,其实是有重叠的

Uber在近期推出了Uber X,是平价的房车服务,价格往下重叠到传统计程车的收费範围。

3. 计程车司机长期被剥削

如果知道计程车司机是被如何剥削,那就知道问题癥结在哪里了。提供两则新闻作为参考:

月入9万实拿3万,层层剥削险逼死运将 小黄打折禁转嫁运将:但实际仍有打折情况

Uber我仅用过两次,第一位碰到的驾驶是个退休人士,闲着没事,遂把家里的BMW开出来认识人、聊聊天、赚赚小钱;而第二位原本是私人司机,后来被招聘至Uber任职。如果撇除「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跟「外国的创新一定要接受」这类的想法,我们完全可以把Uber看成一个创新式的计程车服务,而这个服务的创新模式是「独佔的」,因为它是完全受相关法律约束之外的(计程车相关的公路法)。

它的出现不代表相关产业不曾尝试创新,如用GPS记录来取代跳表方式等等。假设情况发生在第三方支付,今天若是国外公司来直接提供服务并无需接受法律规範,不知道本土网路、银行业者会如何跳脚?

再换另一个角度思考,像Easy Taxi这种体制内的创新App,不知道已经趋缓了多少入行费、抽佣等等,所带给运将的压力。或许我们不应该一味要求政府包容Uber或者禁止Uber,而是趁着这股外部力量的威逼,去冲击现今运将弱势的环境,让更多创新的方式来取代传统车行、电信业者的剥削。创意是值得赞许、创新是值得鼓励,但因数位落差与产业老旧,而对弱势一方造成的伤害,该不该先行考量?

Photo Credit: DAVID HOLT CC BY SA 2.0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